2025年3月11日, 一位中老年男性患者被120 急救車緊急送入消化內科,他入院前已連續(xù)嘔吐3次暗紅色胃內容物,每次量約200 - 300克,頭暈目眩、面色蒼白、冷汗淋漓,還伴有上腹部悶痛,情況萬分危急。更棘手的是,患者還有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”“2型糖尿病”“右側小腦半球梗死”等既往病史,這無疑給救治增添了重重困難。
入院后,謝本江醫(yī)生迅速展開診斷與治療,初步診斷為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”“急性出血后貧血”等多種病癥。隨即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全面展開,醫(yī)護人員一邊為患者進行積極的液體復蘇、申請輸血,一邊安排無痛胃鏡檢查。
胃鏡檢查的結果令人揪心:胃底有黑色血跡附著,后壁存在直徑約2.5cm的潰瘍灶,而十二指腸球部竟有一長約2.5cm的棒狀異物刺入球腔,刺入處有血腫且少許滲血。消化內科梁小波主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立刻組織普外科、影像科、麻醉科進行院內會診。
影像科通過腹部CT提示十二指腸球區(qū)異物存留,但未見明顯穿孔。普外科鄭樂副主任結合CT結果及患者臨床表現(xiàn),精準判斷為十二指腸球部異物損傷伴出血,且未導致穿孔,建議優(yōu)先嘗試內鏡下取出異物及止血,必要時再行外科手術。麻醉科李秀蒲主任則根據(jù)患者復雜病史,制定了安全的麻醉方案:充分液體復蘇、備血后可行靜脈全麻,必要時轉為氣管插管全麻,為手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△CT結果提示
在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努力下,醫(yī)生們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,詳細交代了麻醉及內鏡治療的風險與利弊。在取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后,梁小波主任帶領團隊再次為患者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。緊張的操作過程中,內鏡中心李學志醫(yī)生憑借精湛的技術,小心翼翼地循腔進鏡到達十二指腸,那根隱藏在患者體內的“罪魁禍首”終于被成功取出——竟是一根長達2.5cm的魚刺!隨后,醫(yī)生們又順利完成了十二指腸球部創(chuàng)面的止血工作,經檢查創(chuàng)面無滲血,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。
△異物取出圖片
術后,患者生命體征平穩(wěn),無任何不適,被安全送回病房接受進一步留置胃管觀察與悉心護理。3月13日早上,醫(yī)生為患者拔出胃管并給予流質飲食,患者未再出現(xiàn)繼續(xù)出血情況,各項生命體征逐漸平穩(wěn),臉上也重新綻放出了笑容。
這場與病魔的較量,不僅展現(xiàn)了我院多學科協(xié)作的強大力量,也充分彰顯了我院在內鏡技術領域的深厚造詣和精湛水平。我院將繼續(xù)秉持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服務理念,不斷提升醫(yī)療技術水平,為更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和康復的曙光。同時,我們也借此機會溫馨提醒廣大市民朋友,在日常生活中務必注意飲食安全,細嚼慢咽,避免誤吞異物。一旦身體出現(xiàn)不適,請務必及時就醫(yī),切勿拖延,以免延誤病情。
服務號
訂閱號
視頻號